A 股船舶行业风云变幻:南北船合并引领新航向​

2025年5月9日 10:43
在 A 股市场的广阔版图中,船舶行业犹如一艘独具特色的巨轮,其动向时刻牵动着投资者的心弦。5 月 8 日晚间,一则重磅消息如深水炸弹,在船舶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掀起轩然大波 ——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同时公告,上交所已受理中国船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这意味着备受瞩目的 “南北船” 合并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南北船合并:奏响行业变革最强音​
根据此前披露的合并方案,中国船舶将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 A 股股票,以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将中国重工纳入麾下。调整后的换股比例为 1:0.1339,中国船舶换股价格为 37.84 元 / 股,中国重工则为 5.032 元 / 股(除息后) 。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其全部资产及负债由中国船舶承继。截至 5 月 8 日,中国船舶总市值达 1347.99 亿元,中国重工总市值为 989.61 亿元,二者合计总市值超 2300 亿元,“巨无霸” 雏形初现。​
这一合并举动,最直接的目的便是减少同业竞争。自 2019 年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联合重组后,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同属中国船舶集团控制,在船舶制造、维修业务上存在较高重合度。此次交易将两家公司相关业务统一整合至中国船舶,规范同业竞争的同时,也为中小股东的长期利益筑牢保障。
​ 基本面强劲:全球造船龙头的崛起​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我国造船业在全球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24 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 57.01%、76.96% 和 66.54%,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彰显出全球造船龙头的稳固地位。​
以中国船舶为例,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785.84 亿元,同比增长 5.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6.14 亿元,同比大增 22.21%。年末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 322 艘,载重吨达 2461.07 万,订单金额 2169.62 亿元,同比增加 41.34% ,在集装箱船、油轮等细分船型订单数量上均位居全球前列。中国重工同样表现亮眼,2024 年营业收入 554.36 亿元,同比增长 18.7%,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 13.11 亿元。进入 2025 年一季度,两家公司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中国船舶营业总收入 158.58 亿元,同比增长 3.85%,归母净利润 11.27 亿元,同比增长 180.99%;中国重工一季度营业总收入 122.16 亿元,同比增长 20.12%,归母净利润 5.19 亿元,同比增长 281.99%。​
估值数据解读:潜力与挑战并存​
估值方面,以 2025 年 4 月 29 日数据为参考,中国船舶 PE(TTM)为 30.99,市净率 2.58 。与行业平均相比,PE 低于行业平均的 52.80,市净率略高于行业平均的 2.25。这一数据表明,相较于行业整体,中国船舶的盈利稳定性可能更受市场认可,但资产的市场溢价程度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中国重工的 PE(TTM)为 58.15,市净率 1.16,其估值水平反映出市场对其盈利状况的预期与中国船舶存在差异,市净率较低或许暗示市场对其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股价走势来看,A 股船舶行业去年全年表现出一定的分化。上半年,受行业高景气度、国央企属性及大市值防御优势等因素影响,板块整体表现较为强势,部分个股涨幅可观;下半年,随着市场风格切换、行业重组落地等因素影响,股价出现回调。进入 2025 年,在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南北船合并预期加强的背景下,船舶板块有望再度迎来投资机遇,但短期波动仍可能受到市场资金流向、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干扰。​
未来展望:机遇与风险共舞​
南北船合并后,新的全球造船龙头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在全球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加速我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步伐。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海军装备需求的提升也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合并后的企业将在国防科技建设中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然而,行业发展并非一片坦途。全球经济波动、航运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的起伏,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都可能对船舶行业的未来发展构成挑战。投资者需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企业重组进展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审慎评估投资风险与收益。在这场船舶行业的变革浪潮中,机遇与风险并存,唯有敏锐洞察、理性决策,方能在资本市场的波涛中扬帆远航。
风险提示: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数据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谨慎评估风险。股票和基金投资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