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农办召开部分省份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综合整治农村高额彩礼问题是党中央关注、老百姓关心的一件民生实事。为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部署,推动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整治落地见效。
作为一项传统婚俗,彩礼古已有之。然而多年来,在部分地区,彩礼金额却逐步变形变味、一路高涨,乃至成为不少年轻人和家庭的一块心病。有的地方,不知从何时起,有了隐形的彩礼“门槛标准”。彩礼金额不够“门槛”,就不让进家门槛,多少幸福戛然而止;有的地方,动辄数十万元的畸高彩礼,加之房子车子等问题,压得一些家庭喘不过气;更有甚者,将结婚当作养育“回本”的时机、把彩礼当作牟利的工具,导致借债结婚乃至彩礼纠纷案件频频发生。凡此种种,背离了爱和礼的初衷,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也让婚姻幸福遭受畸形价值观的严重啃噬。
问题的关键,是彩礼的边界如何把握,诸如“高额彩礼”“天价礼金”等,显然不符合婚恋价值取向和现代社会文明。也正因为如此,从2019年至今,治理高额彩礼问题,已连续7年6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不少地方也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要求,推出诸如设定彩礼上限、“零彩礼”等创新举措。眼下,局部地区彩礼上涨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不少群众也感受到移风易俗带来的可喜变化。然而也要看到,高额彩礼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基层村庄,仍旧有着活跃市场。治理高额彩礼,是一个精细又持久的课题。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高额彩礼的存在,是十分复杂、牵涉多元的社会议题。它既关乎传统观念,也牵涉面子攀比、地方经济条件以及小环境、“小气候”等多重因素。可见,治理高额彩礼,从来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地方的事,也不会是靠单一“雷霆”手段就能够化解的事,而是需要综合施策、因地制宜、久久为功。
比如,民政、农村、司法等相关部门和力量,要多些治理智慧。既要用心宣传、科学引导群众对高额彩礼说“不”,也要对涉及高额彩礼的种种乱象,给予公正的法治裁决。在治理手段上,则要多些耐心。要鼓励地方进行创新探索,根据经济水平和风俗实际,通过村规民约等设定出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此外,要加大对年轻人尤其是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以及就业保障等举措。
彩礼不是彩“利”。持续深入治理高额彩礼问题,是为婚恋减负,也是为社会正气正名、为幸福生活“加分”。主动转变彩礼观念,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才能共同守护好属于两个人、两个家庭的爱和“礼”。
2025年09月05日 08:58 来源: 人民网风险提示: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数据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谨慎评估风险。股票和基金投资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